九机价:5199.00元
九机价:1799.00元
九机价:3999.00元
九机价:3499.00元
九机价:1799.00元
九机价:1999.00元
九机价:1799.00元
九机价:1299.00元
发布时间:2017/3/19 9:41:00
在这个电子媒体时代,人类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敲击键盘实现的。无论是使用实体键盘还是智能手机屏幕上的虚拟键盘,很多人都可以闭着眼睛以极快的速度打出想要的文字。 你想过没有:为什么键盘上的字母要按照QWERTY这样奇怪的顺序排列?这是一种必然的最优选择,还是偶然的历史巧合?
要回答这个问题,就要追溯打字机的历史。我们今天使用的QWERTY键盘,来自1867年由美国人Christopher Latham Scholes发明的打字机。自然,这样的按键设计是为了输入英语服务的。
如果最早发明打字机的是中国人,或者是德国人、法国人、日本人,那么今天的键盘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模样。但即便是输入英语,QWERTY键盘也并非必然的选择。实际上,19世纪中叶,不同设计版本的打字机在美国大规模出现。Scholes给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时,在他前面已经有51个其他设计版本的打字机专利了。作为这个领域的后来者,Scholes能够最终胜出,不是因为他的设计能够让打字变得更快——恰恰相反,QWERTY键盘的设计思路是让打字速度慢下来。
原来,早期机械打字机都是依靠按键驱动后方的字锤,这种设计面临一个常见的问题:当打字速度太快时,前一个字母的字锤还未完全弹起,后面一个字母的字锤就已经落下,两个字锤很容易搅在一起,发生“卡壳”。所以,Scholes的键盘有意把频繁在单词中连续出现的字母(比如S和T)分散开来,并且把一些常用的字母安排给了力量很弱的小拇指和无名指(比如A和O),而最中间一行的字母使用率仅有30%左右,打字时手指被迫上下跳动。此外,在一个使用右手更为普遍的世界,Scholes却把主要的击键任务安排给了左手——在QWERTY键盘上,左手的劳动大约占了57%。通过这些反效率的设计,Scholes发明的打字机键盘更少出现卡壳现象。著名的军火制造商Remington家族看中了这一设计,买下了他的专利并花大力气推向了市场,奠定了QWERTY键盘被广泛接受的基础。
在QWERTY键盘被市场广泛接受之后,打字机的设计也经过了改良,卡壳的情况不再出现。也有人推出了更有效率的键盘方案,最有名的是“德沃夏克键盘”。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记载,一位打字员利用德沃夏克键盘连续打字50分钟,平均每分钟150个单词,峰值速度为每分钟212个单词。
但是,不论是德沃夏克键盘还是其他新的键盘设计,都未能撼动QWERTY键盘的垄断地位。这一方面是路径依赖的结果——人们一旦习惯了某一种产品设计,便很难再改变和适应另一种。
这样看来,我们现在每天都会用到的QWERTY键盘,其实是历史上一系列偶然因素和客观规律组合作用的结果。这些因素和规律包括: 英语国家的霸权地位,早期机械打字机的设计缺陷,商业公司的销售手段,以及人类与生俱来的惰性和路径依赖。
其实,打字机的故事也是人类社会中很多事物的缩影——它们并非最完美、高效的方案,并非历史的必然选择。既然如此,我们在理解历史的走向时就不必陷入宿命论,在面对当下时也可以拥有更积极的心态:正如今天的事物被历史上的很多人为因素影响,现在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,也会影响未来的走向
我有话要说